在四川彭镇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12岁的郑柯正用旧报纸裹成的"足球"练习射门。泥巴墙上用粉笔画着的球门线早已模糊不清,但这个皮肤黝黑的少年却乐此不疲。"那时候连双像样的球鞋都没有,"如今已是国脚的郑柯回忆道,"但每天放学后踢两小时球,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关键转折:2015年,县中学体育老师王建军发现了这个天赋异禀的少年。他在日记中写道:"郑柯的爆发力和球感远超同龄人,更难得的是他身上那股永不服输的韧劲。" 2018年青运会上的惊艳表现让郑柯获得了职业俱乐部的青睐。队友李明回忆:"他永远是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有次高烧39度还坚持完成战术演练。"这种近乎偏执的刻苦,让他在2021年首次披上了国家队战袍。 当郑柯站在卡塔尔世界杯的绿茵场上,彭镇小学组织全校师生集体观赛。"看到他身披国旗的样子,我们全镇人都哭了,"郑柯的启蒙教练刘建国说。尽管中国队最终止步小组赛,但郑柯在对阵荷兰队时的单刀破门,被国际足联评为当轮最佳进球之一。 如今,这个曾经在田间地头踢球的少年,正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乡村孩子。由他捐建的"彭镇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将于下月正式启用,那里崭新的草皮上,或许正孕育着下一个"郑柯"。 ——本文记者 张伟 发自卡塔尔一个农村孩子的足球梦
从省队到国家队的淬炼
世界杯舞台上的高光时刻
"我始终记得第一次穿上钉鞋时那种感觉,就像踩着风火轮。现在每次进球后亲吻队徽的动作,是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的感谢。" ——郑柯接受《体坛周报》专访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