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
编辑
撲救:守門員是球場上唯一能在活球狀態下以用手在己方禁區內觸碰足球的人,可以用手擋出對方球員的射門,防止對方球員把足球送進己方龍門。最初守門員能夠在己方半場用手觸碰足球,在1912年球例修改為禁區內。1992年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修改規則,假如己方球員用腳回傳,守門員便不能用手觸碰足球[1],否則會被判罰間接自由球。守門員在禁區外等同一般球員,如果守門員在禁區外用手觸碰足球,會被判手球犯規,視情況可被罰黃牌警告或紅牌離場。
指揮防守:守門員會負責指揮防守球員的站位,以便進行撲救或解圍。在處理直接自由球及角球時,守門員更會指示球員的站位及人牆位置(甚至還需要有人臥躺在地),確保對方不會輕易進球。
開球:守門員負責開球及處理位於較後方的自由球。
阻止傳中:守門員會救出或打出部分對方球員的傳中,以免被對方以頭球攻破大門。
守門員必须身手敏捷、反應迅速、有判斷力及有良好的撲救技術。此外,彈跳力和高大的身材也是一個優勢,以免出現死角位置,而身高不足的守員門亦難以在頂級聯賽立足,甚至被淘汰。在現今足球中,由於清道夫一職已幾乎消失,部分教練會要求守门員兼任清道夫一職。
由于守门员时常需要作出倒地扑救等动作,规则对于守门员有专门保护。攻方球员在禁区内冲撞或干扰对方守门员属于进攻犯规,防守方将会获得间接任意球。如果动作有恶意,裁判可以黄牌警告或红牌罰下。
進攻
编辑
因为弃守空门显然十分危险,守门员通常不会前压参与进攻。最常见的对进攻的贡献,来自防守成功后迅速手抛或者起脚向前传球以策动本方的快速反击。現代主流的Tiki-taka中,還需要守門員參與後場傳導組織進攻。
偶尔可见本方获得前场定位球时守门员要求主罚的情况。
如果在关键比赛最后时刻本方落后一球(或者急需聯賽積分)守门员有可能在補時階段的最後時刻,於定位球進攻中孤注一掷弃门而出参与进攻,以求增加进攻兵力。
最著名的進攻守門員是墨西哥和哥倫比亞的「瘋子」豪爾赫·坎波斯和勒内·伊基塔,時常跑出禁區,亦曾處理自由球進球,亦有不少奇怪的撲救,然而有勒內·伊基塔一次玩火自焚,在1990年世界盃中跑出禁區被對方球員搶球後直接空門進球,結果哥倫比亞輸給喀麥隆在十六強出局[2]。一些守門員擅長處理任意球或點球,例如汉斯-约尔格·布特在生涯中打進32球,然而在2004年4月17日客場與沙爾克04的德甲聯賽中,他在射進點球後因忙著與隊友慶祝,卻在回到本方球門時發現球已經在網內:沙爾克04球員迈克·汉克在快速開球後在中圈直接射門命中[3][4]。一些守門員的進球是無意的,例如蒂姆·霍华德在11/12英超賽季中大腳解圍,對方門將亚当·博格丹站位失誤而意外進球,使他成為英超第4名進球的門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