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此糟糕的成绩,徐亮的“保薪”言论自然难以服众。“拿着高薪,踢成这样,还好意思说不能降薪?”“成绩这么差,薪水就该降!”网络上充斥着这样的批评之声,不少网友甚至调侃道:“就这水平,300万的年薪都嫌多,给我,我上我也行!”
徐亮并非毫无根据。他指出,中超本土球员的顶薪税前仅为500万元人民币,而日本顶级球员年薪可达1750万元,韩国顶级球员约为740万元,国足球员薪资仅为他们的三分之一左右。他强调,职业足球球员的职业生涯短暂,需要高薪作为对其付出和未来生活的保障。球员们从十几岁开始刻苦训练,日复一日地磨练球技,饱受伤病困扰,经常远离家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果薪资一再降低,不仅会打击球员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青训体系的发展,最终将危及中国足球的未来。 他还细致地描述了球员们常年累月的艰苦训练,以及受伤带来的长期影响,以及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无奈。
然而,公众的愤怒并非完全没有理由。部分球员的职业素养和态度问题,也成为众矢之的。媒体曾曝光一些球员训练敷衍,缺乏职业精神;体能储备不足,比赛中难以坚持;身材管理也严重失控,与业余球员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了网友的强烈不满。
回顾中国足球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段“保薪”风波,正是中国足球长期积弊的集中体现。从2019年之前的“金元足球”时代,本土球员顶薪超过千万,外援年薪更是高达千万欧元,到2021年足协出台限薪令,将本土球员顶薪骤降至500万元,再到2022年降至税前300万元,短短三年间,顶薪缩水超过70%,这反映出中国足球产业的剧烈转型与阵痛。
薪资只是表面问题,中国足球的困境远不止于此。青训体系的不完善、联赛水平的起伏不定、职业环境的欠规范等问题,都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 中国足球曾经辉煌,九十年代还曾杀入世界杯。如今的低迷,不仅体现在成绩上,也体现在薪资待遇的不断下调上,这反映出整个中国足球产业的转型阵痛。
虽然当前形势严峻,但改革必须有人先走出一条路。合理的薪资制度和完善的发展体系缺一不可。也许,薪资调整能倒逼足球圈更重视青训,培养更多优秀年轻球员。希望中国足球能够走出困境,重现昔日荣光。 但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