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运动会,大家首先想到想到肯定是古希腊的奥运会,其实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不同时期也有过运动会。一是,作为皇宫和大臣之间的娱乐活动,更主要是是在军营里,比如说:掰手腕、射箭、跑步、武装赛跑。目的一是作为一种娱乐,为了减少士兵军营内的枯燥,也是为了提高士兵身体的素质,同时据说表现好的士兵还有“升迁”的机会。
战国先秦的田径运动会
先来说一个大家最熟悉的运动会,当然项目只有一个那就是赛马,参赛者只有齐威王和田忌。规则只有一个就是三局两胜看谁的马跑得快。
秦时期,确切地说,这场“全军”运动会发生在秦朝建立的过程中。公元前224年,秦国大将王翦率60万大军攻打楚国。此君本已被嬴政请回老家安心养老去了,谁知夸下海口号称20万就灭楚的李信大败而归。重出江湖的王翦让人捉摸不透,他不但不“积极应战”,反而坚壁自守,天天带领士卒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体力,丰富文娱生活。楚军的耐力和斗志被王翦拖个精光,最终惨败。
北魏射箭 南北朝跳高
凭借强身、防敌、增产的三合一功效,射箭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鼻祖。射箭在魏晋时期已经有了专业比赛。北魏孝武帝在洛阳华林园召开过一次“戏射”比赛。19个运动员在百步之外对着一个两升的银酒卮竞射。射中者可以把这个皇家赞助的酒杯抱走。这在当时叫“奖杯赛”。在中国体育史上,这可是最早的一次奖杯赛了。
南北朝时期,民间盛行“赌跳”运动。《资治通鉴·宋纪》里记载,刘宋皇帝亲自组织跳高比赛,鼓励大臣和军队参加,并且不时以身作则君臣同乐一把。帝王大力推行,跳高运动在当时岂有不火之理?
龙舟竞渡VS蹴鞠技艺
在唐朝以前,龙舟竞渡并没有统一的日期。唐朝时期,龙舟竞渡时间被统一定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举行。各郡、县、村社每年都组织龙舟竞渡比赛。赛场终点插着锦绮彩竿,彩竿上一般悬挂着锦缎,名叫“标”。夺标者为胜出者。龙舟竞渡也就成了每年一度的“锦标”赛。
尽管现在中国足球的水平有点“惨绝人寰”,中国却是足球的发源地。足球的前身是古代的蹴鞠,蹴鞠历史悠久,在宋朝达到巅峰。宋太祖赵匡胤与弟弟赵光义、大臣赵普等六人进行过一场“白打”蹴鞠赛。大臣苏汉臣在没有照相技术的时代,用画笔对那场赛事进行了“现场报道”,绘出著名的《宋太祖蹴鞠图》。表现了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还有大臣赵普等进行“白打”蹴鞠的情景。看过《水浒传》以及相关电视剧的都知道,《水浒传》里边描写的那个高俅,就是因为踢得一脚好球,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被提拔做了高官。这些都是当时蹴鞠盛行的一个标志。
摔跤+捶丸的风靡
元朝是一个彪悍王朝,也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极注重骑射与摔跤,这也反应了草原民族骁勇善战的现实。元朝帝王经常举办摔跤比赛,笼络天下大力士。《元史》记载了一位摔跤王者阿尔法,这人力大无穷,善摔跤,一夫抵十人,得到的奖赏估计也会让奥运冠军眼红:银千两,钞四百锭。
明朝年间,捶丸开始兴盛。捶丸,顾名思义,捶者打也,丸者球也,是中国古代汉族球戏之一。捶丸的前身是唐代马球中的步打球。捶丸发展至明代,已经远不如前代那样普及。不过,众所周知明朝的皇帝是出了名的“不务正业”,个别皇帝还是雅好此道,遂将捶丸引入宫中。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有一部分描绘的就是捶丸图。图中所绘的场地面貌,旗、穴及击丸的棒,侍从的位置等,都与《丸经》上所说吻合。图中的皇帝亲自持棒参加活动,这表明捶丸运动在当时仍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游艺活动。
清朝“冰嬉”运动会
清朝是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与统治清朝的满族人的风俗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冰嬉是清代宫中流行的众多冰上活动的统称。它既是娱乐活动,也是军事操练。清代,由东北到关内,从宫廷到民间,冰嬉大为盛行,故有“国俗”之称。于敏中在《日下旧闻考》卷二十一《国朝宫室》中曰:“(西苑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当时冰嬉规模之大,参加人员之多,前无类例。没办法,关外冬天天寒地冻,除了喝几口烧酒暖和身子,也只能做运动抵御风寒。冰嬉获胜者分为三级,类似于冠亚季军。冠军奖励10两银子,亚军8两,季军6两。
现代运动的兴起
民国年间,租界的划分和洋人的到来带来了现代运动。现代篮球与足球从上海和天津的租界传入中国,民间的运动之风盛行。与此同时,政府也开始举办官方的全国运动会,包括香港代表队在内的全国各地区代表团纷纷参赛。1932年,我国运动员刘长春在国民政府张学良的资助下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奥运会,这也是我国首次亮相大型国际体育赛事。
1984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射击赛场上,许海峰百步穿杨夺得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打破中国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纪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